
近年來,以TEMU與SHEIN為首的中國電商在歐美市場大殺四方,在美中關稅戰的大格局下,中國電商更加緊部署美國以外的消費市場,當中歐洲是重中之重,在2025年第一季度,中國對美電商出口暴跌65%,但對歐出口卻激增28%,在2024年,中國就以5178億歐元繼續成為歐盟最大進口國,德國、法國擔心來自中國的大量廉價產品,將衝垮本地的中小企業,因此最近德國和法國都推出政策,應對中國電商的迅猛擴張勢頭。
SHEIN專攻快時尚,每日上新超7000款,直擊年輕人衣櫥;TEMU定位全品類市場,幾歐元即可買到電子、小家電。兩者依靠高效供應鏈和社交媒體迅速滲透市場。SHEIN在波蘭建倉,TEMU結合直郵和本地倉提速履約。它們大量投放廣告:2023年TEMU在美燒掉逾5億美元,2024年初已成法國最活躍購物App,銷售一度反超SHEIN,兩者在法國、德國、意大利等地吸引數千萬月活用戶,給歐洲傳統零售商帶來巨大沖擊。

德國候任總理,基民盟主席默茨在2024年6月的一份新聞稿中指出,當前是對中國線上銷售平台Temu和Shein在德國加強監管的關鍵時刻。在最近,他又說這些平台每天向德國發出多達20萬個未經檢查、免稅的小包裹,涉嫌虛報申報價值,且不符合歐盟環保與消費者標準,他認為歐盟不能一方面嚴管本地企業,另一方面卻對亞洲廉價商品放任不管。
德國隨即擬取消150歐元電商免稅額、加強海關抽查,法國同樣反應激烈,2025年4月,法國經濟與財政部提出從2026年開始對低價進口包裹徵收「處理費」的倡議,以彌補監管成本並遏止低價商品的湧入。法國預算部長蒙特夏蘭指出,向每件小包裹收取幾歐元費用,可用於資助海關加強檢查。因為目前法國每年有約15億個電商包裹投遞給消費者,其中約8億個價值低於150歐元。

目前德國與法國屬於各自為戰,歐盟整體也沒有相關的政策,怎樣面對新興的電商,目前德法正在推動歐盟改革,擬2028年前取消完全免稅額度,並引入數字海關系統,並將TEMU和SHEIN都納入監管系統之中。
在過去幾年疫情與俄烏戰爭帶來的高通脹期,TEMU和SHEIN都顯然讓歐洲人的生活成本降低,在SHEIN進軍法國後,法國每年人均購衣從30件漲到50件。德國人同樣通過TEMU和SHEIN降低生活成本。TEMU和SHEIN對歐洲零售商以言是革命性的衝擊,相當於將十幾年前中國的「淘寶衝擊」帶到歐洲,而目前歐盟的法律監管確有空白之處,出口到歐盟地區的上述貨物,沒有遵守歐盟的環保、質控標準,歐盟也在今年針對跨境電商平台制訂新的「增值稅」(政策),讓包括TEMU和SHEIN在內的電商也必須與其他平台一樣繳付19%的增值稅,一下子讓以低價、大貨量為主的中國電商盈利空間大減。
對於中國電商來說,這不是新鮮的挑戰,TikTok shop在海外最大市場的印尼亦多次遇上監管問題,最後與其當地企業Tokopedia合併,由當地企業GoTo和TikTok共同擁有,才大致解決多年來的矛盾。
文:姚英毅
旅居歐洲香港媒體人,曾獲多個亞洲與全球性新聞獎、文學獎
*作者文章觀點,不代表堅料網立場